导读: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?某地退役老兵收到了一箱慰问品配资股票论坛,红烧牛肉罐头、营养麦片、八宝粥外加一条毛巾,另一地的退役军人打电话问:“你们慰问品咋发的?”回答说:“用快递!”结果人家那边拿着个苹果说:“我这慰问品就这一个,还是儿子上学发的。”
笑归笑,话糙理不糙。如今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这是好事,但老兵们心里最在意的,不是那点物质本身,而是:这“优待慰问”的事儿,凭啥一个地方一套说法,一个地方一张脸色?有地方慰问卡送到家,统一金额发放,节日必有礼;有地方呢?啥都没有,还要靠自己问、自己跑、自己看人脸色!
你说配资股票论坛,这事气不气人?
一、同样是退役军人,为啥待遇能差十万八千里?
有老兵说得好:“我穿的军装是国家发的,不是哪个市哪个县发的,我保家卫国是为了全中国,不是只保我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!”说得对极了!
展开剩余72%但现实中,有地方对退役军人“格外有感情”,八一节、春节、清明节、重阳节都安排得妥妥的,不但物质上有表示,精神上更是到位,一通电话打过来,慰问信、走访安排都跟得上,老兵那心哪,别提多热乎了。
而有些地方呢,别说慰问了,就连优待证的使用也搞得像“藏猫猫”,上公交车司机不认、问窗口工作人员也摇头,问到民政部门,有时连工作人员自己都不清楚相关政策。这让老兵咋想?——“原来我这张优待证,在咱这地界儿就是张塑料片。”
二、慰问不统一,背后问题不少
问题在哪?咱也不敢妄下结论,但简单一想,主要有这几点:
政策不统一,落实靠地方拍脑袋 有些地方热情高,自己加码搞优待;有些地方财政紧张,就干脆不动。结果就是——待遇全靠“地缘”。 标准不透明,谁说了算没人知道 老兵想问:“我这是不是该有点什么?”但一打听,不知道问谁,文件也不公开,看谁都说不清。信息不对称,结果就是有福气的总是少数人。 慰问流于形式,打个招呼就完事 有的地方慰问走个过场,发个“谢谢你”,照片一拍,老兵一边站,第二天就上了“政务新媒体”,结果呢?啥也没留下,老兵心里凉半截。三、咱们要的,不是特权,是尊重
别误会,老兵们不是非要多大手笔、大场面。很多人说:“我们当兵那会儿,一天津贴才6块钱,哪是为了钱去的?咱图的,是国家还记着我们这份贡献。”
优待、慰问,说到底,是国家对军人群体的一种持续尊重和社会认同。如果全国都一个标准,不论你在哪,都有相同的待遇,那才是真正的公平、真正的安慰。
不然,东一个西一个,今天这里发被褥,明天那里发绿豆糕,老兵就像打仗时一样,等命令——但这个“命令”还不一定会来。
四、全国统一标准,呼之欲出!
那统一标准怎么搞?咱也不复杂化,提几点小建议:
基础慰问品全国统一样式,比如过年过节,每人都能收到“退役军人慰问包”,标配里放点常用物资,哪怕简单点,统一就好; 慰问金额设定“最低线”,各地可以在这基础上加码,但不能低于全国标准; 信息公开透明,网上就能查,比如建个退役军人慰问政策平台,全国通用,输入优待证号就能看到你能享受什么; 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,别只是“喊口号”,真要有人负责,看谁落实不到位,直接通报!优待不是施舍,慰问不是恩赐。全国统一,不仅是让政策更公平,更是让老兵心更暖和。让“我为国家流过血、流过汗”这句话,在退役之后还能换来一份实实在在的尊重。
你说,全国统一,值不值得搞一搞?咱是举双手双脚支持!对此,您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。
发布于:重庆市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